2008年12月19日 星期五

碎碎念:奇怪的感覺、伊甸之東、申明勛

有種奇怪的感覺,雖然以往就覺得生命很荒謬,但最近更甚。以為不會改變的情誼,卻莫名消逝;以為拉扯不在一起的人事,卻因際遇而須時時相處;以為這輩子和照顧動物不相關聯,現在卻天天和狗狗說話,幫牠蓋被子。工作順遂時,有意外的打擊;遇到挫折時,卻是另外的轉機;在絕望處看到希望,在希望處又感到迷茫。似乎個人際遇如此,世局亦如是,還真不知什麼想法是正確的,明天又會發生什麼事。打到這,覺得想什麼都是多餘的,睡覺去----明天又是另外一天。

又想起一事,昨天韓劇「伊甸之東」看到申明勛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和真正的身份,以為是父親的其實是殺父仇人,以為是仇家的,卻是自己的血親; 申明勛第一個反應是去見命運和自已交換了的李東旭,看到東旭痛責仇人(明勛父, 但實是東旭的生父),不再像以往感到憤怒,更多的是荒謬、無奈和悲惋,忍不住顫抖的對東旭說:「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你所作的(指復仇)會傷害到自己呢?」(忘了原文了,大意如此。)個人覺得明勛的反應真是太經典了,編劇這段編得真好 (很深層的人性,編劇就要這樣當,不像每次陪媽媽看台劇,都邊看邊罵不合理而被老媽趕上樓。),明勛的角色越到後段越有層次,不知東旭若知道實情又會是什麼樣的表現?至於飾演大哥李東哲的宋承憲,對我的吸睛度是百分之百,但因太帥了,精緻的面孔就像廣告看板,總覺得和四周的場景隔隔不入,太耀眼了些。(應該較適合演個萬人之上的帝王或唯美浪漫愛情片的英俊男主角或就演個大明星,這樣比較不突兀吧XD) 再度跳針的想到,基努李維同樣俊俏,角色還蠻多元的呀,變態也演過不少。那只能說宋的pose太明星,導演近拍特寫又多,當然這也是韓劇吸引女性觀眾的大賣點啦,我就很愛看囉!

說要睡了又扯了一大段,是因看到申明勛那種所有相信的一切完全崩解,世界和他認知的完全不同,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的暈眩感,讓我頗有共鳴----誰知道真實是怎麼一回事? (糟糕,又熬夜過頭了,趕緊來睡~)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沒有什麼好怕的

昨天「奇蹟課程」的練習是 : 沒有什麼好怕的。

今天醒時的夢境令人疲累 :
夢中教起小學生數學,
有一道難題可簡單的用代數解題,
卻苦於不知如何向尚未學過代數的學生說明。

此時主管進來巡堂,
問起學生們考試成績,
學生答:「我們都沒有考試!」
一陣冷汗,好尷尬。

問一下剛剛的的題目答對的舉手,
五位學生共三位答對,也不用太擔心,
打算就有問題的學生個別教學,
但學生家長來接了,於是決定下一次上課再說明。

這時有其他班的學生進來聊天,拿了一道題目過來問,
看了半天覺得程式很陌生,符號未曾學過,跟學生說了,
卻被取笑一番。

------------------------------------------------------------
夢後記:

夢中的情緒都是現實生活中煩惱的投射,
只是教的科目有別。

夢醒之後,明白夢中的種種緊張、憂心、煩惱......都是心念的妄作,
(根本不用教數學,卻在夢中折騰到起床覺得好累> <)

那麼,我眼前的焦慮又何嘗不是,到底有什麼好害怕的呢?

高中時功課被當,曾極害怕沒有學校可讀,前途茫茫渺渺,
心中的焦慮,反而使自己更讀不下書。

早知,雖經幾番波折,最終還能混個國立大學的文憑,高中時代就可以好好過日子,而不必活得那麼惶惑蒼白了。
這段陰影影響了自己好幾年,對工作、生活總缺乏信心。

在 接到紅字成績單之前,對世界有種沒來由的樂觀,總覺得船到橋頭自然直,只要依著心底的直覺往前走,沒什麼可擔心的。但少年時代的挫折,卻讓這種信念完全碎 裂,心靈裡的澄澈只適用於心靈,面對外在的世界如果不更積極、更努力,就有可能由懸崖上墜落。(關於「努力」,《奇蹟課程》中另有一段話,心中頗有感觸, 下回再記囉!)

迂迂迴迴、跌跌撞撞的繞了十多年遠路,十多年來心頭一直惴惴不安,不論頭腦要花多久的時間才會接受,但心裡明白了當年那「無可救藥」的樂觀絲毫無誤----沒有什麼好怕的。

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二夢

夢一 靛藍星雲

大概老想自己是外星人,
所以大前天做了個夢:
夢中,報紙有兩大頁的天文專刊和圖片,
剪下其中一張圖,
蕈狀的靛藍星雲,右下角四個白點,似乎是星球的位置。
此時老媽問:「無聊喔!剪那個做什麼?」
激動的回答:「那是我的故鄉啊~我上輩子是從那裡來的~」
XD

夢後記: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純屬做夢。

------------------------------------------------------------
夢二 夢與存在

前些時,重新開始讀起擱下好久的《奇蹟課程》,
不久做了個夢:

夢中走在街上,雖知自己在做夢,但四周的景象看起來好清晰。
告訴自己:「我所看到一切的都不是真正的存在,而是我心靈創造出來的。」
不過心中還是覺得挺奇怪的,街道是街道,物品是物品,
一切都那麼真實的呈現在自己之外,
怎麼會是我心靈的一部份呢?

夢醒--還真是我心靈的投射--那麼現在眼前的世界,看似難以執疑的真實存在,真有那麼真實嗎?

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觀美如霧》中的模糊之美

《觀美如霧》一書,以日本文化中iki、sabi、wabi、模矩、模糊、對比、反對稱、距離、縮小、道、秩序、集積、澀、空白、等「美」的觀點,介紹日本文化獨特的生活思維及生命哲學,本書的副標題為「一種觀看的框架」,有了這個框架,抽象的美感及文化意涵更能為異文化者理解其內在精神。

第五章〈模糊之美〉提到:「日語是一種模糊化、曖味化的語言,因此在閱讀日本的小說時,看到最後往往未交待結局為何,而留下了伏筆讓讀者自行去想像、捕捉 其餘韻。因而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讓讀者加入自己的思緒,使其過程更顯充實。由此可知,日本可說是非常講究含蓄之美。」

讀了這段話,覺得完全適用在一向喜歡的恩田陸小說的書評,讀恩田陸的小說最有興味之處即在於隨著閱讀的開展,常會勾起自己許多往日的回憶與想像,但到了小說的結尾也常慨嘆:「又是沒有結局呀……」

以前在閱讀日本作家或留日作家的散文時,心中也常有一個疑惑:「說了這麼多之後,到底想表達的觀點是什麼?」

〈模糊之美〉文中另一段話,消解了我這長久以 來的困惑:「日本人不喜直接了當地表明自己的心思與態度,因而具有某種程度的曖昧性。例如日語中的許多語詞,便具有相當比重的絃外之音,也就是所謂的模稜 兩可。因為日本人認為直截了當地表明心思是一種令人不敢恭維的鋒芒畢露表現。」

總而言之,讀完本書後,對日本文化的一些細微處,有種原來如此的明白。

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碎碎念: 在想什麼呢?

在想什麼呢?有時腦子裡一片空白,有時又滿是碎語呢喃。「當陽光再次回到那飄著雨的國境之南……」最近心裡盤旋不去的旋律就是「國境之南」了,頭腦一空下來,就不自覺的哼起這首歌,而且腦海中一定配著砂罐的沙沙聲,阿嘉搖沙鈴的節拍,意外的助益是提醒了我這音痴在這段不要搶拍。最近天氣頗清朗,心裡卻沒有陽光燦爛之感,反而像遮蔽著層層積雲。

昨日爸媽不在,家裡的小狗特別不安、黏人,只好整日都陪著他,買東西時也帶著他一起去,路上遇到一隻流浪狗,跟著我們一小段路,在超商的玻璃門外靜靜的等待我們,神情一派的天真,但老媽有交待,為免染上皮膚病,不能讓他們一起玩的,於是兩隻狗狗只能用眼神匆匆道別。這時,特別感到眾生的不平等,狗狗的生命也是不平等的,有幸者被人類當成孩子一般的寵愛,有的卻只能在街頭流浪,甚至遭到撲殺!小狗如此,人又何嘗不是?

對「不平等」這麼感慨,也是因最近看了韓劇「伊甸之東」, 就算個人能力再怎麼傑出,李東哲(宋承憲 飾)仍因命運弄人,不能為自己而活,不能愛自己所愛的人。東哲和菊子的愛情特別動人,倆人的心靈單純(雖然環境複雜),愛也直接純粹,不論能否相守,都覺得他們倆的愛情閃閃發光 ; 我果然是古典浪漫派的,無可救藥了!

年過三十,世界好像變了一個樣,以前我是怎麼看世界的呢?我的心因何而激昂躍動?曾經存在的那個我,好像是上輩子的記憶。少年時代,覺得為了生存而努力求生存是荒謬的事;現在自己也成為要努力活下去的一群了。幾年前,遇到挫折和傷心事,總是要打個電話和朋友傾訴 ;現在則有過了一關又一關的無奈、無感,能做的只有如聖嚴法師所說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心裡的冷靜,有點陌生荒涼。

約十多年前,看了某本末世預言的書,就開始想像著2012年世界會有什麼不同嗎?轉眼間,那看似只會出現在預言書和科幻小說的紀年,就在四年後了。四年後,會有什麼不同嗎?還是一切如故?曾經做過一個夢,舉頭望見天上一個大圓盤,心裡的第一個念頭是:「啊!終於來了!」不管來或不來,我知道青春不會永遠,生命不會永遠,我身旁的世界正一點一滴的在轉變,有些人離開,有些人出現……,看似遙遠的未來,其實近在眼前,心中雖有不捨,但時間不會停下分秒(這時就想說C'est La Vie),只有……也許只有在心底能找到永恆,永恆是不是心靈中那些看似微弱卻閃耀不已的光芒呢?

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

夢: 大通公園、奶油麵包

生活無事,倒是夢境紛繁,於是又來記夢了。

夢中似乎在國外旅遊,公園中有一小丘,小丘鋪滿了甜點麵包,心想這真是特別呀!許多遊客(很多是工作中遇到的人)在其上或坐或臥休憩,我問友人C:「這裡是大通公園吧?」C:「不是,大通公園沉到海底了。」「什麼?」「大通公園沉到海底了!」夢中朋友再度強調了一次,所以印象特別深刻,像是在夢境中放大顯示的句子,雖然夢裡夢外都搞不懂為什麼大通公園會沉到海底,倒是心底浮現一幅所在地的地圖和地名,那奇怪的名字夢醒就忘了,倒是地圖還記得挺清楚的,剛突然閃現橫濱這念頭,查了一下橫濱地圖,還真蠻像橫濱港附近的。(看到橫濱港旁有山下公園和港見丘公園,奇妙的巧合?!)

而後大家要起身回去了,我拿起三個奶油麵包來吃,還真美味,正想繼續吃(不是有滿丘的麵包嗎?)沒想到麵包早被大家吃下或打包,我只有越想越餓,後悔為什麼不趕快拿起來吃……。

接著夢境又轉到其他的事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夢後記: 麵包是因為在工作和生活上的憂慮吧!
大通公園就不解了,不過幾年前去北海道旅遊時曾經過,最近還翻閱了《烤焦麵包北海道旅行日記》,書中畫的奶油麵包看起來挺好吃的。

2008年9月17日 星期三

書夢

昨晚睡前繼續讀《有求必應》,讀到(夢的鑑定)這章,於是提醒自己留意夢中的情緒。早上醒來,只記得一個夢,夢中又搬家了,雖然新房子很普通也沒有裝潢,但房間夠大,站在新房間中,我打量著這個空間可以擺多大的書櫃,可以放多少書,目測之下,應該還有充足的擴充空間,心中十分滿意。

這不是第一次了,夢到搬家,書櫃與書總是其中的重點,也許最適合我的工作是圖書館管理員,但鄉鎮圖書館不能滿足我,還是靠自己去尋找喜歡的書好了!

《讀書毀了我》一書中,有篇傅月庵的導讀(這些人不需要獎賞),導讀寫得極好,比正文還耐人尋味,文末引用維吉妮亞.吳爾夫於《普通讀者》中的一段話:

至少我往往夢見在最後審判那天,那些偉人----征服者和律師和政治家----都來領取皇冠、桂冠或永留青史的英名等獎賞的時候,萬能的上帝看見我們腋下夾著書走近,便轉過身子,不無欣羨地對彼得說:「等等,這些人不需要獎賞。我們這裡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給他們。他們一生愛讀書。」(莊信正 譯)


世事紛擾,此時還能埋在書堆中盡情閱讀的我,該是無比富裕了!還有什麼不稱心的呢?

2008年9月7日 星期日

夢見之海

昨晚又夢到了那片海洋,既想念又渴望,
是兒時在大肚山上望向台中港的那片海嗎?
卻又不是,是只有在夢中到過的海洋。

一直前行,到了大陸極北之地,
就可見到海面波光粼粼,
北國的空氣冷洌清爽,
海水似乎也特別冰涼,
讓人迫不及待的想涉足水中。

近海處遊客三五成群,
四周氣氛愉悅祥和。

海中有座小島,
總想著搭船到島上去,
就像世界盡頭的海角樂園,
令人雀躍不已。
從來不記得島上的景像,
但只要見到這片海呀,
就總想著要到島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以為是渴望回返生命源頭的象徵
現在突然想起中學時代讀過林語堂先生的小說《遠景》
當年所讀的版本書名就譯成《奇島》
那時似懂非懂但就是特別喜歡這本書
改天再翻出來看看,重溫一下為什麼會喜歡這本書吧!

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朱銘論藝術創作

讀《朱銘的秘密花園》一書(潘煊 著 /天下文化出版),原是想了解朱銘的創作風格,沒想到作品介紹不多,倒是談了許多朱銘的生活態度和創作理念,在朱銘大師身上再次看到藝術作品的境界是創作 者生命整體的體現,人與作品可以視為生命的一個完整創作,就像大師太極系列的雕刻,兩者之間互為牽引,不可分割。朱銘大師對藝術創作的看法也給了我許多啟 發,節錄數點於下:

「藝術要先學習,但不能學習太多。學愈多,模仿就愈多,結果作品裡都是別人的影子。所以我主張藝術是『修』來的,修出自己的本性、自己的風格,這個本性就在我們心中。」p.53


「楊 老師教我的時候,我的雕刻技術已經很好,說不定是太好了,反而不對。因此,楊老師教我要『丟掉』,意思是頭腦內不能常思考技術的問題,他教我簡樸的道理, 如何拋開形式,如何擺脫寫實,如何保留神韻。 老師不要我成為『楊英風第二』,期待我建立起自己的創作風格。他告訴我,藝術家和藝匠是不同的,工藝技術是匠氣,藝術家需要的是內涵,對於這個區分我起初 一知半解,久了,慢慢就得到印證,兩者之分就在於內在,我知道我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主張。」p.66

「迎接偉大人物的誕生就必須如此,內在清空了,自性就會回來。外在的沒有了,自我的豐富了,那麼,藝術的真理,就在你身上了。」p.99-p.100


「非 想一點記一點,非學一樣做一樣,得將藝術的種子,種活在心田,當種活了種子,便是藝術占據了你的全部,也是藝術主宰了你的行動,就是你已脫胎換骨,舉手投足便是藝術,俗套已束縛不了你,更是能夠擺脫材料的限制,此時已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便有無窮的創作力。想種活藝術種子----要修行。這時你已經不是你 了,你這個人已經變成藝術的使者。」 p.105

書中無風格,深造難得到,風格在我心,自修再自修。p.105


於龐畢度觀超現實主義畫展:「為什麼這群人都畫得這麼好,卻獨獨達利最著名、最受崇敬?我後來想通了達利的奧妙,那就是,來自他生活的真實。所謂『超現實主 義』,簡單地說,就是反常於現實,是硬的,卻畫成軟的;是粗的,卻畫成細的,它變異著一般人的正常認知,而達利在真實生活中就是一個怪人,他的言行舉動異 於常態,在村子裡幾乎被視為瘋子。他的超現實是直接從生活中流到作品上去的,就像水的流向那麼自然,所以能帶來真正動人的力量。而其他正常人的超現實可能就只是套公式而已,硬變軟,粗變細,長變短,不過是理念的套用、技術的模擬,沒有流動自生活的波光。」p.107


「不 斷創新,才能造就更多創新的空間。就以西洋美術史現代的一小段為例,馬諦斯影響了杜象,杜象開啟了達達,達達再影響普普,每一個畫派的價值之一便在於影響 後人,所謂『影響』,就是當某個人創造了新的方式,別人看到了,眼睛一亮,心想原來也可以這麼做呀,於是,這個眼睛發亮的人,心也發亮了,他被激發了新的聯想,又創造出新的方式,啟迪的作用就這樣發生了,一個接著一個傳衍著新的火花,於是,一波接著一波不斷開拓出創作的新空間。」
p.122

「變,是無可懷疑的,守舊才是悲哀,『舊』不是沒有價值,但那應是研究者的專門學問,而創作者的職責在『新』,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如果去畫唐伯虎時代的畫,那只叫做臨摹。」p.123

「有些地方我會用手撕開木塊,讓木材的纖維沿自然的紋理裂開,保留了木頭本身的質地。我無權去改變木頭天然的紋路,因為那是一種永恆的生命,是人永遠不能達到的成就,而且比任何用我的刻刀刻出來的東西更美麗。」p.125


「縱手放意,無心而得。所謂『無心』,就是沒有經過思考,這是我的主張,在創作中,不必想,也不可以想。」p.140


技術與藝術這互為表裡的兩面,朱銘視之為前後接軌的兩個里程:「前一程是形而下地訓練,累積的是手上的技巧性功夫,練成之後,才能在後一程時以最流利的熟悉度,心手同步,進行反射動作,直接激發內在的潛能,造就藝術的極致。」p.141


創作者若能以平常心來顯『真』,才能真正免除因為『想』而產生的造作。『不必想』會維護住創作的單純性,因為它直截了當;『不可想』則堅守了創作的嚴肅性,因為它不變質。這便是我所體認到藝術創作的真理。」p.147
--------------------------------------------------------------------------------------

法國現代畫家莫里斯.弗拉曼克:「我的努力方向,是使我回到下意識裡朦朧睡著的各種本能裡的深處 。這些深處是被表面的生活和種種習俗淹沒掉。我仍能用孩子的眼睛觀看事物。」p.144

2008年8月21日 星期四

午間小寐有感

下午坐在床上看書
看到想睡就地躺平
窗外忽起大風
意識在醒與夢之間
幻想著精神隨風而散
散至八荒九垓
那種無邊無際的擴散感
特別快意

若有一天離開這世界
等待的是這樣的終局
似乎也不錯呀

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

短歌印象:台灣四季—日據時期台灣短歌選

最近在讀陳黎和上田哲二合譯的《台灣四季》(日據時期台灣短歌選,二魚文化出版),書中所收錄的短歌皆為日據時代在台日人所作,描述的自是台灣風情,讀來倍感親切。

每一首短歌都像一張快照,三言兩語間,捕捉了生活中美麗的瞬間景象,一頁頁的翻讀,勾起心頭一幕幕的回憶與想像,詩句清新純美,適合常置書案,細細咀嚼箇中滋味。

以下介紹特別喜歡的幾首短歌:



下了好幾天的
春雨;
秧田的
綠色變得
近藍
    ---------藤野玉惠

雨罕下的
這個山麓
樟樹的嫩葉
每搖一次就聞到
隱約的香味
----------尾崎孝子

吃著多汁的
芒果
簷廊上
初聽
晨蟬的鳴叫
    -----------平井二郎

正是柳樹
生新枝的春天
而我的青春
卻一徑的走過去
---------山口伊勢子

(追憶)

春日晝長
祖父踩在稻田裡的影子
還在水面
搖曳
----------宮竹鈴雄

每一間屋子都
古意盎然
香香的秋陽
映照下
安靜的漢人街道
-----------尾崎孝子

2008年7月31日 星期四

言所欲言

讀了兩小時的英文,一開始認真,就會焦慮。雖然還有五個月的時間,書似乎永遠也讀不完,讀了也不知能記下多少,該怨嘆自己太笨,還是腦袋缺氧太久(貧血和鼻子過敏),也許該撥時間去運動,增加腦細胞的含氧量。

喜 歡看成英姝的部落格,新文定會一讀,倒不是篇篇都有什麼特別吸引我的內容,而是在於她的直言不諱、理直氣壯令我羨慕,能在公開的部落格裡罵他媽的,這對我 而言真的很困難,並不是真的想罵髒話,只是覺得髒話都能罵了,還有什麼不能寫的。對某些想法,也會覺得太極端,有必要如此嗎?但同時又欣羨著,心裡暗自給 她掌聲。這是不是表示我現在活得太壓抑了,可是同輩朋友中也可歸於坦率的一類了,那我到底有什麼不能寫不能說的?

只是擔心我現在的想法僅為當下的個人想法,沒有永恒性以及必然性,如米蘭.昆德拉的名言:「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雖然別人的想法我不苟同 ,但我也不能肯定自己沒有錯,應該很多地方都錯得離譜吧?總想到不知哪裡讀到的一段話 :「如果人開悟了,那他就不會在這世上了。」身在輪迴之中,表示我滿是妄念呀!所以我的想法只是身為我這個存在對這世界的認知,哪有比別人更真實幾分?!

那是說我想說什麼、寫什麼都是枉然囉?倒也不是,沒人規定開口只能說出真理,那世上絕大多數的人都要緘默了!也許只要認清我所寫的只是個人想法,為自己的言論負責即可。想到這,也許我更佩服成英姝的是那份能為自己言行負責的勇氣吧!

2008年7月30日 星期三

閱讀之後所剩下的

最近在aNobii開了一個書櫃,整理書的過程中,不禁冷汗涔涔。好多的書知道自己讀過了,也還約略記得讀這些書時的感覺,但回想內容,卻一片空白。例如 :大學時代受哥哥影響,狂看了一陣子的村上春樹,現在竟然只想得起四個名詞----羊男、海豚旅館、義大利麵、檸檬糖;高中雖讀文組,但也認真的看了好幾本天下出版的科普讀物,而今憶起的卻只有宇宙背景輻射、熱力學第二定律、反物質......但也解釋不出所以然來;其它的書籍除非有再重閱的,否則情形都差不多如此。

空對書櫃,遂生「讀書生涯原是夢」的感慨,這輩子想讀的書比讀過的多出數百倍,而記得的內容卻不及讀過的百分之一呀!讀書也是當下的事,在閱讀之時,這本書未對你產生影響,可以斷定將來也不會有什麼相關了,棄之亦不可惜(重讀又是另一新經驗)。愚鈍如我,一本書如五至十年未再翻閱,則又變回一本新書了!

不會因此就覺得廣博的閱覽沒有用處,只是領悟到該調整讀書方法了;以前不管讀什麼書,總覺得要字字句句讀過了、了解了,才算讀完一本書,結果這麼認真讀過所留下的記憶,還不及現在站在書店快速翻閱十分鐘的印象。所以,決定要學習蘇軾說的:「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對有興趣研究的課題,深入的做主題式閱讀,而終究會忘記的,大可不求甚解,快速瀏覽,這樣反而能兼及深度與廣度。雖然是很久以前就知曉的道理,但經過十多年讀與忘的過程,才明白其好處啊!

----------------------------------------------------------------------------------------
將蘇先生和陶先生張冠李戴了~~訂正訂正~~98/02/01

2008年7月9日 星期三

逃亡大胡鬧(碎碎念之非感想)


該睡的時間了還來打網誌,又要熬到幾點呀!可剛逛完別人的網誌,不禁手癢腦袋瓜也癢,不來傾吐一下,腦袋又會自動碎碎念到讓我無法安睡。

前兩天看完絲山秋子的《逃亡大胡鬧》,本來想打一下感想,但仔細想一圈,這本書還真沒有能讓我擠出感想之處。那我為何又要提這本書呀?實在是最近就只看了這一本,原想讀一本天馬行空的書隨之放空一下的,結論是放空還是靠漫畫才有成效呀!

為什麼會買這本書呢?翻一翻又放下了幾次,還是想看,大概是看到書中提及「突然丸子」這種食物,產生突然的新鮮感,突然的很想讀它,就像想立刻解饞的食欲一樣。還有就是眼前閃現過「維根斯坦」和「資本論」的詞彙,對搞得懂哲學和經濟學的人一向有種莫名的佩服,既然看不下原著,在小說閱讀裡沾個邊,了解一下別人的看法也好(其實是以為書裡可能有某種我未知的深度)。不過讀完全書後,這些讓我景仰的詞彙也只出現那麼一兩次,就跟突然丸子一樣的突然呀!(雖然小花的幻聽出自《資本論》中的一句話,但這句話和她的病情似乎也沒什麼關聯。)不過我喜歡名古屋包解釋他為什麼喜歡說東京腔的一句話(典出維根斯坦):「人的精神是被語言制約的。」深有同感,此外也覺得:「人的思考方式決定他所認知的世界。」我每天所自以為是的瑣瑣碎碎,其實大都沒什麼意義,只是通過一種固定思考模式得出的反應而已。

作者曾因躁鬱症入院治療,治療期間開始從事小說的創作,而《逃亡大胡鬧》的主角小花同樣因躁鬱症住院,一日她找了病友--憂鬱症的名古屋包--一起離院逃亡。原以為曾有躁鬱症的經歷,絲山秋子在這方面的描述當別有獨到之處,沒想到卻輕描淡寫呀,相形之下,讓我覺得我平日的焦慮其實挺嚴重的,揮之不去的焦慮令人時刻都心頭惶惶,好疲憊。

小花和名古屋包逃亡之後,開著車遊歷九州,由最北的福岡到最南的薩摩半島。這本書將拍成電影,到時能看到兩人沿途所經歷的景色風光,應該蠻吸引人的,對九州一點都不熟,光靠作者的文字,還是沒辦法想像,如果逃亡的路線是新竹到屏東,那不靠文字也能體會一二。(這是在批評作者寫景的功力嗎?只能說全書真是無處不輕描淡寫,但這種輕輕淡淡的風格也是本書的魅力之處,最近還真讀不下太鉅細靡遺的小說。)

而在逃亡過程中,這兩人時有超出社會常規的行為,如:撞壞名車而逃、吃霸王餐而逃……,故書名稱為「逃亡大胡鬧」,至旅行的終點,心裡的枷鎖已然鬆脫,兩人也決定重返原來的生活。不由覺得小花的躁鬱、名古屋包的憂鬱和我的焦慮,都是來自文明的束縳呀!如果能像《曠野的聲音》一書中所描述的,拋下所有的身外之物至曠野中生活,那所有的精神病症都會消失吧!

剛稍微看了一下網上其他人對這本書的介紹,介紹得頗感人,名古屋包成了可愛又吸引人的好男人(設定是很可愛呀,但仍覺得人物形象性格不夠鮮明),我覺得可更深入之處,倒成了意在言外,那我還是別再碎碎念冒犯這本書了,除了未在心中留下重量之外,對書中人物仍是有共鳴的,不失為一本有趣的小說。

2008年6月14日 星期六

由煩惱談起(解憂的四種方法)

煩。以往心煩時,只要去借個二十幾本漫畫,沉浸其中,再出來時,整個世界即煥然一新;看漫畫是恢復心情的一種儀式。但,有多久未曾忘我的看漫畫了,數年前,曾對朋友說:「如果哪天我不愛看漫畫了,那表示我老了。」現在心境真是老了嗎?(或者,只是想看的都看過了,最近還未看到好作品而已?)

滿天繁星,也能治療我的心靈痼疾---無事煩。對宇宙一直有著鄉愁,仰看繁星,如果能憶起來處及歸處,那麼眼前的一切似乎都變輕盈了。偏偏人的腦子不怎麼好使,總是不斷的遺忘,感動亦如雲煙易散,還知道生命中曾存在過那些特別的時刻,但越努力回想,記憶卻如薄霧,伸手一探便逸失無蹤。現在住的又是一個見不著星空的地方,雖是在鄉間,也許是近山雲氣太重,天上的星星總是寥寥數顆。想起這事,心裡不禁嚷著:「好想回去啊~~讓我回去~~」我還真把自己當成外星人了!

逛書店也可解我心煩。過去只要一悶,就往書店跑,翻開書,總能讀到讓心境豁然開朗的話語。可搬家後,能令我如此滿足的書店在一個鐘頭的車程之外。且,書本的魔力最近在眼前消退中,以往翻開一本書,就像開啟另一個世界的門,心中充滿歡欣激動之情。最近,書只是文字的敘述,字多的書還挺令人眼花頭疼。中學時代,很喜歡一本「說不完的故事」,快讀完最後一章時,心頭和書中的小男生主角一樣,滿是不捨,並決定以後一定要再細細的重讀一次。昨天翻開這本書,在現在的我看來就是一本童話書,過去浮現在字裡行間的魔法光彩,都已隱去。這時意識到,我成了過往讀到的書中所描述的----看不見魔法世界的一般成年人了。

其實,現在不是無事煩,為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還找不著解決的方法而煩心,所以才來打網誌。以往寫日記也是治療煩惱的良方之一,說者寫著,有些事也會漸漸想通,見原先之所未見。本想開玩笑說,原來我消除煩惱的法子歸根究柢是「忘我」,那現在乾脆去打坐好了!但想起上面三件事,也想起心裡曾有過的滿足快樂,也許很多事難再有最初的感動,但我相信這個心靈的本質是不變的,一定可以再找到自己的魔法之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現真的很喜歡用第三人稱來代稱自己,認同「我就是我」有那麼為難嗎?這個問題有空再來想想。(其實,就是比較認同「我不只是我」,應該是這樣。)

2008年6月7日 星期六

夢,搖搖欲墜

在世界的邊緣 搖搖欲墜
她總站在邊緣的邊緣 在風中飄搖
一轉身 便墜落至無盡的彼方

夢裡看到一行字
他和我一樣在十一月三日重生
是誰在夢中是誰在夢外是誰在這裡

精靈們竊竊私語
他睡著他醒著他將睜開雙眼
是誰聽見這些私語聲是誰在說話

她回首瞥見
朦朦光影中是誰的身影在等待
墜落時唇角綻放的笑靨又是為了誰

夢外的她夢裡的他鏡中的我鏡外的你
誰的一念驚醒了在日光中安憩的鳥兒
遺落的白色羽毛將飛入哪一個夢裡......

2008年6月1日 星期日

預兆與選擇

是個陰天,也許來場傾盆大雨更好。

她今天有約,得和長輩介紹的有為青年見面。電話中聊過幾次,總覺得心中已清楚的畫下分隔線,有為青年是在自己世界之外的人。但約會已定,只有吸一口氣再嘆一口氣的出門了。

生命中有許多巧合,她喜歡去捕捉這些巧合,不是誠然確信,只是一種尋找預兆的遊戲,如果巧合中含著驚喜,她就當是命運之神在和自己打暗號;假如這巧合不如己意,就像在遊戲中耍賴的孩子般,她搖搖頭聳聳肩,便一蹦一跳頭也不回的往前走了。

約會的前一晚,在商店聽到熟悉的歌曲旋律,令她佇足傾聽,是電影《北非諜影》裡的《As Time Goes By》,在她還是小女孩時的想像遊戲中,曾暗自期盼,如果有一天,有個男人對她哼唱a kiss is still a kiss a sigh is just a sigh……”那必然是另一個浪漫故事的開始。在這個時刻聽到這歌,她想:難道這是預兆嗎?這回她選擇搖搖頭。

終於要出門了,連續數天的大雨,她希望今天乾脆雷電交加,也許可以構成臨時取消約會的理由。可惜,只是個陰天,雨水似乎在昨天用罄了!天氣好轉,她依然不覺得是預兆。

於是,見面了,她坐上青年的車子。車內整整齊齊、纖塵不 染,好感度立即直線竄升,令她忍不住對自己引以為傲的直覺感到懷疑。不過這個疑惑沒有停留太久,隨著交談的開展,她看到兩人間的那一條線不僅是一條分界 線,還隔開了兩個次元,嘗試拉近,卻沒有任何交集。有為青年確實有為,這點無可置疑;只是,這回她倒又將一路上遇到的岔路當成預兆了,就是行不通如此而 已。

接下來的事情,她說就跳接或快轉,一語帶過吧!因為無關乎她想表達的想法。於是這件事又從她回到家開始接續。進了家門,見到等待消息 的母親,簡短的說明決定(「一條線、兩個次元」這種話她當然沒說出口)。在一番爭執或著討論之後,可想見的這位母親就像世上絕大多數的母親一樣,忘了年輕 時曾有過的浪漫情懷,無法接受自己的女兒為何不能接受一位確實有為的青年,於是兩人各自板著臉走回房間,結束另一個沒有交集的對話。

她不明白,為何決定什麼適合自己什麼不適合自己這種事,許多的他人總以為比當事者還清楚?這一天,愛情的預兆沒有降臨,倒是在她的心中激起一股鬥志,她要選擇自己的道路,抬頭挺胸的向前走,不再隨著似有若無的預兆忐忐忑忑,就讓正在寫下的未來,證明自己比任何人更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人生吧!



P.S.
內容多屬虛構,勿對號入座喔~ 

2008年5月24日 星期六

從容

在這應該要說什麼都行吧?
說長說短或是囈語......

自從讀了《情緒的驚人力量》後,
就提醒自己往好心情的方向站過去一些,
這兩天好像覺得有些奏效了,
在一些小事情上多多感受到了一些快樂。

雨過天青,
陽光從雲層後透射而出,
為大朵大朵的雨雲鑲上金邊,
耀眼的美呀!

明明現在的生活並不忙碌,
但心裡卻總有種急迫感,
好似無形的鐘擺滴滴答答的催促著,
無法靜下心來品味眼下的時光。

希望活得更從容些。生命就像樂音 ,不論是快板或慢板,
也要空下心來才能感受到每個音符乃至休止符所蘊含的意韻。

什麼是富裕呢?坐在維也納音樂廰,心思卻被種種瑣事所纏繞;
或者只是全心的感受時時刻刻所聽見的美好旋律?

好像有朝著吃飽睡好就能開心的人種邁進了一步~

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穿越時空之戀:獅子心(恩田睦)

同芭娜娜的《王國vol.2》一起訂購了恩田睦的舊作《獅子心》,手上有一堆資料要整理,但還是忍不住先把《獅子心》讀完了。恩田的風格真是多變,有些作品如果不預先知道作者是誰,還蠻難想像是同一個人寫出來的。

《獅子心》由五個短篇串成一完整的故事,描述的是一段跨越數個時空的戀情,也可以說是一則尋找靈魂伴侶的故事。而這則故事的特出之處,還是在於書中的生命觀及宇宙觀吧!非線性的時間順序和心靈同源於一體的說法,在在令我想起《賽斯書》中所說的多次元實相的世界;而發生於未來的事件對於過去所產生的影響,還有夢境和心靈的一個起心動念在現實世界所激起的波瀾,也和珍.羅伯茲(《賽斯書》作者)所創作的超靈七號系列小說頗有相似之處。雖然本書著墨最多的還是牽絆生生世世的愛戀,這些觀點僅是做為故事的背景點到即此,但卻也是貫穿全書的關鍵。因此,當愛德華終於找到了他的伊莉莎白,才會寫下:「靈魂凌駕一切。時間往往存在於我們裡面。生命是未來的果實,是駛回過去的一葉輕舟。」

而本書的優點也是其缺點,背景格局太大,所含容的又豈止是愛情而已,全書讀完,不免有大題小作、意猶未盡之憾。但恩田陸的想像力和說故事的能力還是令人佩服的,穿越時空的作品在類型小說中並不罕見,但非線性時間,過去與未來的同時存在互為影響,這就少有了。

另外,很喜歡本書的一個特別之處,五篇故事的卷首都有一幅名畫,如米勒的《春》、慕夏《伊梵尼切的回憶》…,這些畫既是篇名,也和故事內容息息相關,每篇的情節環環相扣,個別讀起來,又像這些畫一樣,各有不同的風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書末後記,恩田睦提到創作本書的念頭源自凱特.布希(Kate Bush)的第二張專輯《獅子心》(Lionheart),書櫃上躺著她的三張專輯,記得其中一張是精選,趕緊去翻了一下,居然沒有這首歌,有點殘念,不過總會找到的,人總是會被本質相近的事物吸引。

接著,要等到假日才能讀《王國Vol.2》了,略翻一下,看到楓、雫石這些名字,就好像看到久違的老朋友,光看著也有一種幸福感呀!

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

能夠給予的人是幸福的人

看了一晚的四川震災募款晚會"把愛傳出去"
忘了是哪位藝人說了"我們還有能力幫助別人,是很幸福的。"
相對於那些正在受苦的人們
自己之前的一些煩惱真是無病呻吟
不論現在的處境如何困乏
至少我還有幫助人的能力~

繼續看了災區的現場報導
感動的故事很多
有位來自廣州的醫生
他和家人至四川旅遊
同行的九位家人皆在地震中喪生
他仍克服悲痛不眠不休的協助治療傷患
即使自己的腳受傷了也不先包紮
他說要把醫療資源留給更須要的人

近年的天災人禍傷亡甚巨
讓人不免心想是否真的"天地不仁"
但在面對這些災禍時
許多令人動容的事蹟
見證了"人間處處有天使"
這是希望而非絕望~

2008年5月18日 星期日

遠方太多悲傷的消息傳來
不知自己又能如何
看新聞時也總是匆匆讀過
沒有落下眼淚
以為一切太遙遠
或是心已麻木

但今晚只有自己一個人坐在電視前
看到那些悲戚無助的面容
頭腦依然冷靜
心裡卻有一股巨大的悲傷漫襲而來
越過平日思索算計的頭腦
好像由哀痛的心靈直接傳到自己心裡

以前也曾有過這樣的感受
當時想這是否即佛家所說的"同體大悲"
這樣的時刻深深感覺到
有一種超乎個人的力量存在著
世界上每個人的心靈其實是相連的
只要有人在哭泣
你心裡的一角也必然哭泣著
----------------------------------------

打這篇網誌的依然是頭腦~

2008年5月17日 星期六

碎碎念:吉本芭娜娜、恩田睦、影子

現在並未失眠,其實很想睡了,但還是要來練習練習,每天最少拉雜說個一小時,不知道可以維持多久,自己也好奇中。在收信的時候,看到吉本芭娜娜的《王國vol.2悲痛、失去事物的影子,以及魔法》中文版終於出版了,等好久了,繼《王國vol.1 仙女座高台》之後,有兩年多了吧!以前很愛讀芭娜娜的書,喜歡她淡淡的、輕盈的、有時溫暖、有時哀愁的書中世界,且巧合的是,在看「王國vol.1」、「無情/厄運」及「羽衣」時,書中的某些話語、情境都與自己當時的心情相合,讀來感受更深。不過最近剛看完芭娜娜自己很喜歡的作品「盡頭的回憶」,卻覺得有種不滿足感,也許是日益混濁複雜的頭腦,已遠離了這種簡單的美好。

最近迷上的是恩田睦,在她的作品中同樣也能窺見另一個超越現實的世界(特別是常野物語系列的『光之國度』及『蒲公英手札』),但更神祕難解些,更幽黯不明些。而恩田睦的筆風有兩種,一種節奏明快,用語俐落,沒有太多情緒的描述,目前讀過的如:「終局」、「迷宮」;另一種則與她的封號「懷舊的魔術師」相符,情景及角色心理的描寫細膩綿密:如「夜間遠足」、「蒲公英手札」、「黑與褐的幻想」等。我最喜愛的還是後者,特別是心理描述多於故事情節的「黑與褐的幻想」,讀著別人腦袋裡的碎碎念有一種腦神經正被輕輕按摩著的滿足感,嗯,也許這也是我現在在此碎碎念的原因之一吧!不過覺得享受的前題必然是思想頻率和作者相合,反之,大概就是折磨了!

碎碎念到這兒,明白人如果不能快樂必然有自找的原因,比起純然的光明,我的心靈更往灰色靠近些,常想起卡繆的一句話:「沒有不生影子的太陽。」看到太陽的時候,我總不得不想起其所投下的影子。當然我也相信「每朵烏雲背後總會有陽光。」於是總在快樂與不快樂之間擺盪著,弔詭的是,這種擺盪或許是我快樂的理由之一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時間超過,該睡覺了,結果洗澡時想到的事情一句都沒寫呀!明天可能就忘了,記憶就這麼回事!而寫東西的樂趣,也正是在於不寫出來根本不知道腦袋裡藏了什麼。

2008年5月16日 星期五

碎碎念:失眠、快樂、另一個我

應該要睡的時間卻睡不著,這種時刻真是去睡也是問題不睡也是問題, 結果問題更加沒完沒了!書上說遇到煩惱的時候,還是要開心、平常心的面對,正面的看待,事情自然會好轉;但這就像前述睡覺的兩難一樣看似簡單其實很容易掉 到沒完沒了的漩渦裡面去。人生是這樣、業力是這樣、輪迴是這樣;如果有一天我可以說睡就睡了,那其他的一切也就一併解脫了吧!反過來說,只要我還沒大徹大 悟,失眠還是會伴隨著我。


天逛到星光三徐佳瑩的網誌,她說只要能吃得飽睡得好就會很開心了!真希望自己也可以這麼簡單的開心。有時會有一種既視感,就像看著電影的俯角鏡頭一樣,看 到另一個明亮的房間,一個綁著馬尾的女生生活在其中,單純、快樂、希望與微笑,那是另一個平行世界裡的另一個我嗎?那個微笑著的我自然的存在於一種積極明 亮的氛圍中;而此刻這多思多慮的我,也許是她心中偶爾飄過的一道雲影,在夢裡的一陣淡淡哀愁,偶然令其出神凝思,但輕輕搖搖頭,眼前仍是耀眼的陽光。


成為另一個自己,這可不像什麼想取代心靈的恐怖片(畢竟都是我呀),只是在想著她的一瞬間彷彿也能感受未曾感受過的燦爛。也許她就是我,在我眼前的選擇之 一,只要心念一轉,現在坐在電腦前打著字的這一位,就變成了被觀看著被想像著被欣羨著的那位明亮的我了,此刻,在另一個空間,也許也正有人(我)這樣的看 著想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心裡不著頭緒的千種想法倒出來一點點,有想睡的感覺了!

2008年5月15日 星期四

碎碎念:獨白、外星人、宅、繼續

最近一直想寫些什麼,卻又不知該寫些什麼,有人說只管寫就對了。於是,在這小小斗室中發著呆,心想那乾脆開個"蝸居獨白"專區,遇到這種想寫又寫不出來的時刻,把腦子裡言之有物或言不及義的叨叨絮絮都給記下來吧!雖然這挺令人害羞的,因為將這什麼”蝸居獨白”再說白些,不就是"宅女碎碎念"嘛!

今天給學生上課上得挺開心的,應學生要求,說了上回沒說完的鬼故事,話題不知從何一轉,竟談到外星人去了,於是概說了一些古文明、超光速、時光機,再繞到最近新聞中出現的幽浮照片……下回還要幫他們補上國父遇到外星人的文章,如果上課總能這樣,學生聽得開心,老師說得盡興,豈不快哉?平時總要說些樣板話(自己當學生時也不盡然做到的大道理),說完總覺得虛虛浮浮,只是在扮演教師的角色而已。

才打完兩段,msn上朋友找,碎碎念之流便告竭了。是繼續下去呢?還是該做其他的事了?一半的腦袋空白,一半還在掙扎著。說到繼續,朋友找就是要說堤幸彥導演的日劇”繼續”很好看,這位導演還有幾部更有名的代表作,如”池袋西口公園”和”圈套”,但我最鍾情的仍是”繼續”,中谷美紀飾演的新手刑警柴田純既是東大畢業的破案奇才同時也是無比遢的生活白痴,中谷演得太有魅力了,由此劇開始深深的喜愛上她,成為她的影迷,不過看了多部她的作品之後最愛的還是這位邋遢天才刑警柴田純呀!這部劇是1999年的日劇學院賞的最佳作品,那時應該還未盛行宅男宅女一詞吧,柴田純就是集天才魅力與宅女氣息(渡部篤郎飾演的真山總愛打她頭嫌她髮臭)於一身的形象,沒想到多年後她出演”電車男”的愛馬仕小姐,是那麼的典雅有氣質。

打到這裡,發現全文無處不見”宅”,還是趕快打住吧!總之,「繼續」成為推理劇經典,不在於推理的玄奧,犯罪手法的難測(催眠、變臉);演員精湛的演技及角色魅力,導演明快跳躍的拍攝手法所構成的獨特氛圍,還有劇情中處處穿插的黑色幽默,才是此片的精彩之處。而此劇後來又衍生了特別篇和電影版,劇情整個擴大到超現實的範疇去了,而且後作的情節一再推翻前作,令人既覺匪夷所思,又忍不住再三咀嚼,是一部像日本清酒一樣令人想再度回味的作品。(最後的一句譬喻沒什麼特別意思,只是突然想喝一杯罷了XD)



PS.「繼續」是指警視廰搜查一課二科,專門負責處理尚未解決的懸案資料,形式上的意義表示「繼續」調查,但在柴田純分發到此實習之前,這些資料通常就這樣放著直到案件起訴期限到期銷毀。

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綠色的夢

獨自站在田野間
碧綠的稻葉隨風擺盪
稻浪一波波流向四面八方
如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

眼前的景象既陌生又熟悉
在似遠似近的童年
也曾有著亮晃晃的夏陽、
沙沙的稻浪聲、
曬得發燙的田間小路
彷彿沿路走下去
想念的面容就能再相見

終究不知如何前行
只有飛向天際
卻又不知如何降落
因而轉入另一夢境
另一個似真非真的少年時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夢後記:

夢裡歷歷在目的回憶,只是虛構的真實;
夢醒後,眼前之所見卻又如比虛幻。
還有,不知道目標也能飛行,但卻無法降落呀!
想去的地方到底是哪兒呢?

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

透明

有些事情其實是很在意的
甚至在夢中咆哮
卻完全不想表現出來不想說出口
寧可一點一點的放下直到完全釋懷

仔細想了一下
不是因為傲氣而故作堅強
只是想成為透明的存在

想體會人生的種種感受
卻不想讓這些情感來定義自己
如果心中有一面鏡子
我也說不出自己是誰吧
只是一個因緣聚合的存在
該離開的時候也不要戀戀不捨

越透明越輕盈越能振翼飛翔~

--------------

突然好想寫小說呀
可以寫出所有的感受及想像
而故事和作者又分別探向不同的可能~

2008年3月25日 星期二

久違的圖書館

昨天到附近的鄉鎮圖書館借書,也辦了一張借書證,現在借書可在家
線上查詢,還有宅配服務,真是挺方便的。

書店是常常去報到的,對圖書館倒是沒有這種感情,大學畢業後就未
再進過圖書館了!也許住家附近沒有大型的圖書館是原因之一,此外
喜歡嚐新的性格,總是迫不及待的往新書堆裡鑽,就更無上圖書館的
誘因了!

一踏進圖書室,藏書的地方真是小呀,有一半是閱覽室,座位上大都
是準備基測的國中生。書架還有三分之二是空空盪盪的,書櫃中間沒
開燈,空氣也不太流通,逛了半圈就頭昏腦脹了!

好在此行的目地是找書和辦借書證,並不打算在館內看書,要不然想
起剛讀畢的「布朗修哪裡去了?」一書中的法國國家圖書館,只會更
加心酸,連幻想的餘地都沒有呀!為了準備考試,有些書還是得用借的
,即使不懼荷包大失血也買不到,所以要開始勤跑圖書館了!

除了考試的參考書,還借了一本「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住在
台北的時候一直想著離開,現在也須要一點理由,增加一些回台北的
動力。因為「吸引力法則」,把喜歡的事物都拉到眼前來,可增加心
想事成的助力呀!(跟鳥木msn到一半,加上這一段^^

翻一下出版年,這本書已是十年前的著作了,十年之間,台北的風貌也
改變不少吧!如果要列出台北吸引我的理由,誠品信義店絕對名列其中
,至於台北的圖書館,則有待未來去發掘囉!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回憶的旅程___黑與褐的幻想(恩田陸)



「黑與褐的幻想」應該是恩田陸「三月的紅色深淵」列系故事中,
我最喜歡的一本了。之前讀「沉向麥海的果實」,對結局感到失望,
童話與殘酷的反襯應該令人震憾,但過於平面的描述卻讓人難有共鳴。
但是讀了「黑與褐的幻想」,又重拾期待,對恩田陸的作品仍想一本
一本的追讀下去。


讀「三月」時,就對第一章很有興趣,大概自己平時就對不同的人
因一件事情產生的不同想法感到好奇,如果能換一種心理背景和
思考模式來看這個世界,應該會有全新的感受和體會吧!


在「黑與褐」一書中,四位個性迥然相異的朋友,一起前往Y島旅行,
在旅途中一起激盪靈感,揭開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美麗的謎」,也
喚起年輕時代的種種回憶,埋在記憶深處的過往漸漸的浮現,還有潛藏
在心中的情感、疑惑、哀傷也再度被喚起......。全書共分四章,分別以
四個角色的觀點來寫作,眼中的他人與他人眼中的自己,層層交疊,拼
湊出色澤更加厚實的故事圖像。


這四位角色其實都是作者心靈的一部份,而之所以成為恩田陸的書迷,
也必然曾在書中看到自己的一部分。隨著四位書中人物在旅行中尋找
過去,一些回憶一些自問自省也在腦海中翩然浮現,彷彿也在心中一
起經歷了一場旅行。然而旅行結束會有新的開始嗎?


目前只看了三章,還有最後一章還未讀,也許我此刻的心情也想要終
結過往,重新出發吧!不著邊際的寫了這些,其它就等全書看完再來
補記了!
---------------------------------------------------------------------
本書的最後幾句話:
「我們心裡各有一座森林,比Y島的森林廣大、比太古的原生林更巨大
的無形森林。…………我們走在各自的森林裡,雖然嚮往他人的森林,
卻絕不互相干擾,一直走到天光消散、百木枯竭之時。」


這本書是作者的森林,也是讀者的森林,書寫之時,閱讀之刻,我們
跨越時空共同走在這片林中,只要未曾遺忘,旅程就會繼續下去吧!

2008年3月2日 星期日

她說不喜歡雨天的陰溼,
但下雨的日子,
有一種安心篤定的感覺。

緜緜的雨絲,
織成一張銀色的細網,
輕籠著灰濛濛的城市。
雨中的籠鳥,
反覺得被關起來的是世界,
世間的種種聲音,
隔絕在淅淅瀝瀝的雨聲之外。

在雨絲的溫柔包覆中,
她蜷縮如母親子宮中的胎兒,
而世界還未來到她的生命裡。

2008年2月27日 星期三

焦躁

最近時常焦躁難安,
除了工作上的問題,
還有一種莫名的荒謬感。

彷彿生活是一架失速迷航的飛行器,
不知終局是墜毀,
還是受到冥冥之力的牽引,
飛往未知之境。

但不論是何者,
所能做的只有力持平常心;
雖然這就像腦海中滿是嗡嗡作響的雜音,
卻要求自己體會萬籟俱寂的靜謐,
一樣為難。

日子總會過下去,閉上眼睛也解決不了問題。

昨天提早一些,二點半就去睡了,
睡不安穩,六點就清醒了。
在心中的躁音干擾下,是不可能再有好覺,
只好起來打掃房間,視覺上的齊整,
也許有益於心靈的平靜。

收拾好之後,也才八點半呀,
早起的日子還真漫長。
書架上抽出一本「布朗修哪裡去了? (一個普通讀者的法式閱讀)」,
細嚼起來。

此書為作者在法國國家圖書館讀書的一年日記,
看書、看人、看世間風景,
有一時半刻,也感染了字裡行間傳來的圖書館寧靜氛圍,
這樣的好時光只在學生時代的記憶裡了。
書頁傳來一股特殊的氣味,
和兒時在福音船上買的外國童書同樣的用紙,
不算好聞,卻令人懷念。
什麼時候,還能像作者一樣,
徜徉在書海之中,全心感受讀書的樂趣?



---------------------------------------------------
(這兩天重新開始寫日記、寫網誌,
將心中充斥的種種聲音傾倒出來,
也許會平靜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