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朱銘論藝術創作

讀《朱銘的秘密花園》一書(潘煊 著 /天下文化出版),原是想了解朱銘的創作風格,沒想到作品介紹不多,倒是談了許多朱銘的生活態度和創作理念,在朱銘大師身上再次看到藝術作品的境界是創作 者生命整體的體現,人與作品可以視為生命的一個完整創作,就像大師太極系列的雕刻,兩者之間互為牽引,不可分割。朱銘大師對藝術創作的看法也給了我許多啟 發,節錄數點於下:

「藝術要先學習,但不能學習太多。學愈多,模仿就愈多,結果作品裡都是別人的影子。所以我主張藝術是『修』來的,修出自己的本性、自己的風格,這個本性就在我們心中。」p.53


「楊 老師教我的時候,我的雕刻技術已經很好,說不定是太好了,反而不對。因此,楊老師教我要『丟掉』,意思是頭腦內不能常思考技術的問題,他教我簡樸的道理, 如何拋開形式,如何擺脫寫實,如何保留神韻。 老師不要我成為『楊英風第二』,期待我建立起自己的創作風格。他告訴我,藝術家和藝匠是不同的,工藝技術是匠氣,藝術家需要的是內涵,對於這個區分我起初 一知半解,久了,慢慢就得到印證,兩者之分就在於內在,我知道我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主張。」p.66

「迎接偉大人物的誕生就必須如此,內在清空了,自性就會回來。外在的沒有了,自我的豐富了,那麼,藝術的真理,就在你身上了。」p.99-p.100


「非 想一點記一點,非學一樣做一樣,得將藝術的種子,種活在心田,當種活了種子,便是藝術占據了你的全部,也是藝術主宰了你的行動,就是你已脫胎換骨,舉手投足便是藝術,俗套已束縛不了你,更是能夠擺脫材料的限制,此時已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便有無窮的創作力。想種活藝術種子----要修行。這時你已經不是你 了,你這個人已經變成藝術的使者。」 p.105

書中無風格,深造難得到,風格在我心,自修再自修。p.105


於龐畢度觀超現實主義畫展:「為什麼這群人都畫得這麼好,卻獨獨達利最著名、最受崇敬?我後來想通了達利的奧妙,那就是,來自他生活的真實。所謂『超現實主 義』,簡單地說,就是反常於現實,是硬的,卻畫成軟的;是粗的,卻畫成細的,它變異著一般人的正常認知,而達利在真實生活中就是一個怪人,他的言行舉動異 於常態,在村子裡幾乎被視為瘋子。他的超現實是直接從生活中流到作品上去的,就像水的流向那麼自然,所以能帶來真正動人的力量。而其他正常人的超現實可能就只是套公式而已,硬變軟,粗變細,長變短,不過是理念的套用、技術的模擬,沒有流動自生活的波光。」p.107


「不 斷創新,才能造就更多創新的空間。就以西洋美術史現代的一小段為例,馬諦斯影響了杜象,杜象開啟了達達,達達再影響普普,每一個畫派的價值之一便在於影響 後人,所謂『影響』,就是當某個人創造了新的方式,別人看到了,眼睛一亮,心想原來也可以這麼做呀,於是,這個眼睛發亮的人,心也發亮了,他被激發了新的聯想,又創造出新的方式,啟迪的作用就這樣發生了,一個接著一個傳衍著新的火花,於是,一波接著一波不斷開拓出創作的新空間。」
p.122

「變,是無可懷疑的,守舊才是悲哀,『舊』不是沒有價值,但那應是研究者的專門學問,而創作者的職責在『新』,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如果去畫唐伯虎時代的畫,那只叫做臨摹。」p.123

「有些地方我會用手撕開木塊,讓木材的纖維沿自然的紋理裂開,保留了木頭本身的質地。我無權去改變木頭天然的紋路,因為那是一種永恆的生命,是人永遠不能達到的成就,而且比任何用我的刻刀刻出來的東西更美麗。」p.125


「縱手放意,無心而得。所謂『無心』,就是沒有經過思考,這是我的主張,在創作中,不必想,也不可以想。」p.140


技術與藝術這互為表裡的兩面,朱銘視之為前後接軌的兩個里程:「前一程是形而下地訓練,累積的是手上的技巧性功夫,練成之後,才能在後一程時以最流利的熟悉度,心手同步,進行反射動作,直接激發內在的潛能,造就藝術的極致。」p.141


創作者若能以平常心來顯『真』,才能真正免除因為『想』而產生的造作。『不必想』會維護住創作的單純性,因為它直截了當;『不可想』則堅守了創作的嚴肅性,因為它不變質。這便是我所體認到藝術創作的真理。」p.147
--------------------------------------------------------------------------------------

法國現代畫家莫里斯.弗拉曼克:「我的努力方向,是使我回到下意識裡朦朧睡著的各種本能裡的深處 。這些深處是被表面的生活和種種習俗淹沒掉。我仍能用孩子的眼睛觀看事物。」p.144

2008年8月21日 星期四

午間小寐有感

下午坐在床上看書
看到想睡就地躺平
窗外忽起大風
意識在醒與夢之間
幻想著精神隨風而散
散至八荒九垓
那種無邊無際的擴散感
特別快意

若有一天離開這世界
等待的是這樣的終局
似乎也不錯呀

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

短歌印象:台灣四季—日據時期台灣短歌選

最近在讀陳黎和上田哲二合譯的《台灣四季》(日據時期台灣短歌選,二魚文化出版),書中所收錄的短歌皆為日據時代在台日人所作,描述的自是台灣風情,讀來倍感親切。

每一首短歌都像一張快照,三言兩語間,捕捉了生活中美麗的瞬間景象,一頁頁的翻讀,勾起心頭一幕幕的回憶與想像,詩句清新純美,適合常置書案,細細咀嚼箇中滋味。

以下介紹特別喜歡的幾首短歌:



下了好幾天的
春雨;
秧田的
綠色變得
近藍
    ---------藤野玉惠

雨罕下的
這個山麓
樟樹的嫩葉
每搖一次就聞到
隱約的香味
----------尾崎孝子

吃著多汁的
芒果
簷廊上
初聽
晨蟬的鳴叫
    -----------平井二郎

正是柳樹
生新枝的春天
而我的青春
卻一徑的走過去
---------山口伊勢子

(追憶)

春日晝長
祖父踩在稻田裡的影子
還在水面
搖曳
----------宮竹鈴雄

每一間屋子都
古意盎然
香香的秋陽
映照下
安靜的漢人街道
-----------尾崎孝子